JBS商學院
零售業的未來 不只是賣貨而是賣「便利性」

零售業的未來 不只是賣貨而是賣「便利性」

Aug 19. 2025

好市多最近和 Uber Eats 合作,把「會員制倉儲賣場」的生意,搬上了外送平台。看似只是讓顧客在家也能買到一包洋芋片、一盒烤雞,實際上,這是一場零售業模式的改變。

傳統零售的思維是: 顧客要自己走進賣場,自己逛、自己扛回家。但現在的零售,重點已經不是「貨在哪裡」, 而是「誰能最快、最方便,把貨送到顧客手裡」。

1. 零售競爭,從地點轉向「到手速度」

過去零售業的黃金法則是:地點決定一切。 誰能搶到黃金地段、誰能開在最多人流的地方,誰就能賺走大部分的生意。但是在外送平台與電商興起之後,消費者的習慣已經徹底改變。

好市多和 Uber Eats 的合作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 顧客不再需要花時間去賣場排隊購物,而是打開手機,在 30 分鐘內就能把烤雞、洋芋片送到家門口。這種「到手速度」和「省力便利」的價值, 已經遠超過「逛一逛」的樂趣。

對零售業來說,競爭不再是「你在哪裡開店」, 而是「你能多快讓顧客拿到想要的東西」。

2. 會員制與外送平台的雙重槓桿

這場合作,還有一個更聰明的設計。「 非會員也能下單」讓好市多打開了新的入口,觸及到以往接觸不到的族群,降低「第一次接觸」的門檻。而會員在平台上買更便宜,則進一步凸顯了會員制度的價值,讓消費者更願意長期保有資格。

這就形成了一種「雙重槓桿」: 一手拓展新客,一手加深舊客黏性。對 Uber Eats 來說,好市多的商品金額大、數量多,自然拉高了訂單金額,也增加了平台的手續費收入。可以看出,零售業的關鍵,已經從單純「賣商品」, 變成要透過設計好的機制,把顧客留在你的系統裡,並持續產生互動與關係。

3. 零售的未來:「速度」是關鍵

在這個選擇無限的時代,零售業競爭的焦點,已經從「商品數量」和「曝光大小」,轉向「購物體驗的效率與安心感」。換句話說,消費者要的已經不是單純的一箱牛奶、 或一盒麵包,而是一種「不用煩惱、輕鬆到手」的購物體驗。如果你能設計一個完整流程: 快速搜尋 → 一鍵下單 → 精準配送 → 售後無憂 像這樣的流程就比傳統賣場更有吸引力。

零售的核心競爭力,已經回到一件事: 能不能讓顧客買得順暢又省時間。這就是新零售的真正價值。